鲁迅美术学院

  坐落在辽宁省会城市、老工业基地的沈阳市的鲁迅美术学院建院于1938年,其前身为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摄影系于1985年招收第一届摄影干部专修班,1987年正式建系,是全国美术院校中的第一个图片摄影系。
  摄影作为平面的视觉艺术,一直就在与绘画艺术的难以理清的亲缘关系中成长,这种状况可以追溯至它的诞生之日。而20世纪的当代艺术各门类之间的越界和混合又将摄影与其他艺术形式拉在一处,共同承载艺术表达的媒介之功用。
  鲁迅美术学院摄影系身处美院,重视摄影的艺术特性的发扬,作为艺术的表现形式,与其他艺术门类的渗透和交融是美术学院中的摄影教育的特点和优势,也与当代国际艺术潮流相适应。在教学中,注重在摄影表现领域的观念性传达,凸现个性化风格;提倡发挥学生创作潜能,探索摄影的多种可能性;对于绘画基本功的训练有利于强化造型和视觉表现能力。美术学院中丰富的当代艺术思潮资讯,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艺术的敏感性,拓展创作思维空间。
  鲁迅美术学院摄影系以培养学生扎实的摄影基本技术技能为基础,面对媒体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注重课程设置的全面性和实用性,同时长期聘请相关领域的知名学者教授担任多门课程的客座教授。
  从这届学生的毕业作品来看,美术学院摄影系的教学特色更加直观。带有表现意味的个人化影像作品首先让人感觉到学生敏锐的触角伸向了前沿的表达。当观念时尚一样扑面而来,学生的作品中就迅速的有了这样的影子,尽管还不很成熟。女性的观点,女性的表达;对身体的眷顾,私密世界的展露;对影像的追求和迷恋;对逝去的探究和对现实生活的感知;导演、化妆摆布;抽离现实中的情境,深入的调查报告。在他们的作品中,有对时尚的反讽;有对社会状况的反映性思考;有对当下国际艺术思潮的关注;还有对绘画和传统的挪用和借鉴。
  作品的多样性呈现,印证鲁迅美术学院摄影系重视给与学生广阔的发展空间教学宗旨,就像法拉第所言,"让想象力奔驰,用判断和原则保卫它,用实验来掌握和指导它。"
  在注重摄影的艺术表现功用的同时,鲁迅美术学院摄影系开始加大商业摄影和报道摄影的教学力度,由于地域环境的因素,这也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相对薄弱的环节。使学生更能够适应社会中对于摄影人才的多方面需求,在市场的选择中更有竞争力是鲁迅美术学院调整课程设置的重要初衷。在本期的报道摄影栏目中的《龙湾》就是有鲁迅美术学院摄影系的应届毕业生的作品,虽然有不尽成熟之处,但这毕竟是一个好的开端。
  课程设置:
  美术学院中摄影系的课程包括学院设置的必修课(文化课和艺术理论等)和摄影系的课程(造型艺术基础课及摄影专业课)两大部分。
  除了原有的基础课程之外,近年来摄影系增设的课程有报道摄影与图片编辑、数字影像、视觉心理学、传播学、摄影史、影视摄影、非线性编辑等。另外,还有美术学院特有的中西美术史、艺术概论、美学等课程。
 

摄影作品

代昕昱摄影作品

黄焱琳摄影作品

姜  山摄影作品

蒋佳辰摄影作品

金星喜摄影作品

李  赫摄影作品

李珊丹摄影作品

马晓曦摄影作品

潘  畅摄影作品

潘  娜摄影作品

潘雪峰摄影作品

戚筱路摄影作品

申胤枫摄影作品

王 法摄影作品

肖冰峰摄影作品

徐  可摄影作品

杨佳慧摄影作品

 

 

 

建议显示模式调整成1024x768真彩色,字体大小中。建议使用IE4.0以上版本浏览。

《摄影比赛在中国》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摘编,违者必究。

(c) 《摄影比赛在中国》 2000-2001 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