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展人介绍


艺术总监:段煜婷
总策展人:栗宪庭 鲍昆
策展人:姜纬 刘树勇 Kajsa Lindskog(瑞典) Anna Brag(瑞典) Emil Fedida(挪威) Caprice Horn(德国) Alka Pande(印度) Gunther Dietrich(德国) Kathryn Alice Barron(英国) Robert Pledge (美国)

 

段煜婷
艺术总监:段煜婷
致力于中国当代摄影的策展、传播、推广以及艺术项目、艺术空间的管理。 1996年6月至1998年4月于《人民摄影》先后担任“摄影家访谈”专栏记者、理论版编辑;1998 年4月至2005年于羊城晚报报业集团《新快报》先后任图片编辑、图片总监;1998年8月策划组织“华南报道摄影高级研讨班”;2000年编著反映中国20世纪社会各阶层生存状况的大型纪实摄影丛书《中国故事》;2001年至2003年被世界新闻摄影基金会(WPP)选为中国大师班成员参加为期3年的学习;2005年发起、策划连州国际摄影年展项目,并担任项目及艺术总监;2005年底被评为“2005中国摄影十大焦点人物”;2006年1月策划“百变香江—邱良个展”(广东美术馆);2006年1月策划“我镜头中的毛泽东—吕厚民个展”(广东美术馆);2006年2月为莫斯科摄影节策展;2006年3月被美国休斯顿摄影节(FotoFest)特邀为中国摄影节的代表参加“国际摄影艺术博物馆联盟Oracle”组织会议;2006年5月“中国摄影50年”大型回顾展特约策展人;2006年11月受邀担任德国柏林摄影节(FOTOBILD)评委;2007年1月受邀担任法国巴黎摄影双年展中国部分策展人;2007年英国伯明翰摄影节(Rhubarb-Rhubarb)大师评审会评委;2007年德国柏林摄影节(FOTOBILD)大师评审会评委。2008年4月首届希腊摄影双年展评委。2008年5月柏林摄影节评委。

 

总策展人:栗宪庭
1949年生于吉林省,197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
1979——1983年任《美术》杂志编辑,推出“伤痕美术”、“乡土美术”和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上海十二人画展”、“星星美展”等,并在杂志上组织过“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艺术中的自我表现”、“艺术中的抽象” 等理论讨论。 1985——1989年任《中国美术报》编辑,并把该报改变成为推介新思潮和新观念的主要阵地。诸如推出“85 美术新潮”、“新文人画” 等艺术思潮 。同时对一些敏感的艺术观念问题,如“后现代主义”、“大灵魂和语言纯化”、“现代设计”、“城市雕塑”等艺术问题组织过研讨活动。他对中国现代艺术运动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1990年以来以独立批评家和策划人身份活动至今。
1989年2月作为主要策展人策划了“中国现代艺术大展”。1990年3月在日本东京世田谷美术馆策划“中国现代水墨展”。1993年2月在香港艺术中心和大会堂策划“后89中国新艺术展”。1993年5月在澳大利亚悉尼当代艺术博物馆策划Mao Goes Pop。1993年6月在意大利参与策划“第45届威尼斯双年展:走向东方”。1994年10月,出席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组织的“当代艺术讨论会1994——亚洲思潮的潜能”国际学术讨论会,作《文革后的三代艺术家》、《中国近代艺术思潮》的演讲。1995年5月,应温哥华美术馆、西蒙•菲莎大学当代艺术学院的邀请,到加拿大讲学。1995年5月, 应纽约现代艺术新博物馆和纽约市立大学皇后学院亚美研究中心的邀请,到美国访问讲学。1995年9月在德国汉堡国际前卫文化中心策划“从国家意识形态出走——中国当代艺术展”。1995年12月,出席韩国95年艺术组委会组织的“远东亚洲艺术——今天和明天”国际学术讨论会,作《引进与再创作》的演讲。1996年5月,与廖雯共同在北京策划“大众样板”、“艳妆生活”艺术展。1996年10月,出席德国世界文化宫组织的“形象的空间:文化的地志和乌托邦”国际学术讨论会,作《当代艺术,挑战艺术的西方概念》演讲。1997年5月,应新加坡艺术博物馆、南洋艺术学院、LASALLE SIA艺术学院、1997宝藏国际艺术博览会的邀请,赴新加坡作关于中国当代艺术的演讲。1999年1月,任德国波恩艺术博物馆“时代转折”国际艺术展策展人之一。1999年5-6月,在北京中山公园策划“酚苯乙烯”展览,和廖雯合作在天津泰达艺术博物馆策划“跨世纪彩虹——中国艳俗艺术”展览。1999年10月——2000年4月,获得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ACC(亚洲文化协会)的研究基金,赴美国作当代艺术研究。2000年5月,策划“对伤害的迷恋”展览。2001年5-12月,策划创办《新潮》艺术杂志。2001年9月任首届日本横浜三年展国际委员会委员。2001年策划“12花月”、“死亡档案” “十字路口”等展览。2002年参与策划“专•业•余”艺术展。2003年在北京策划“念珠与笔触”展览。2008年12月担任第四届连州国际摄影年展总策展人。

 

总策展人:鲍昆  
策展人,摄影批评家。1953年出生于北京。  
中国摄影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摄影年鉴》编纂委员会委员。 
1997年任中央电视台大型记录片《黄河》策划人。2002年任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会理事。2003年任中央电视台摄影栏目《瞬间世界》执行主编。2004年任武夷山国际摄影周策展人。2005年任桂林国际摄影节策展人,第十一届中国国际摄影艺术展评委。2006年在宋庄美术馆策划《天地间——现实主义的记忆》摄影展。2007年3月被《摄影之友》杂志评选为年度最重要摄影人物,任第二届广州国际摄影双年展学术主持和第七届中国摄影金像奖评委,任第七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策展人,任第三届连州国际摄影年展策展人。2008年担任第一届北京摄影季艺术总监,任第八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策展人,第四届连州国际摄影年展总策展人。 

 

姜纬
策展人,出版策划人,艺术批评家。1964年出生于上海。  
中国摄影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中国摄影年鉴编纂委员会委员。近几年来,在上海美术馆、爱普生影艺坊、安德雷斯国际艺术中心、艺博画廊、明天艺术中心等地策划了多个摄影展览。2006至2007年,连续两年被《摄影之友》杂志评选为年度最重要摄影人物。2007年5月任第二届广州国际摄影双年展学术委员。2007年9月获得第七届中国摄影金像奖理论评论奖。2007年12月担任第三届连州国际摄影年展策展人,并获得年度杰出策展人奖。2007年起担任《纸上记录片》系列影像图书策划人,已编辑出版了十多种图书。2008年12月担任第四届连州国际摄影年展策展人。 

 

刘树勇
策展人,摄影批评家。1962年出生于山东。
1983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主要从事当代影像文化批评的研究与实践。现为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新闻传播系主任、教授。《光线》杂志主编。1997年策划中国第一届观念影像展“新影像展”。 2001年策划实施中国“一品国际摄影节”。2001年策划并主持“自己”影像展。2005年8月策划中日关系60年大型图片展。2005年11月策划“社会•内心•关注——山东摄影十人展”。2007年、2008年任平遥国际摄影大展策展人。2008年任第四届连州国际摄影年展策展人。

 

林德斯科
1965年生于瑞典隆德。策展人,艺术项目经纪人,马尔默大学教授。1999年至2003年, 担任瑞典国家摄影中心组委会委员。自2003年起,在瑞典创建Fotografi i Fokus并担任主席,致力于摄影的推广。2004年至2006年,担任马尔默博物馆摄影部策展人。

 

埃米尔·费迪达
1949年生于摩洛哥。
1989年创建新绘画艺术学院(现为奥斯陆摄影学院)并任学院院长。自1990年以来在挪威、中国、美国和泰国策划过多次摄影艺术展览。

 

卡普拉斯·霍恩
策展人、画廊经纪人。曾经作为评委参加过许多国际摄影和视频艺术节。
2002年开始创办Caprice Horn画廊,致力于培养年轻艺术家,推广从事各项媒体创作的艺术家,尤其垂青反映社会问题、文化问题的作品和艺术家。
 

 

阿尔卡•潘德
视觉文化批评家。她是印度新德里印度园区中心视觉艺术画廊的艺术顾问暨策展人,曾在印度昌迪加普的Punjab大学艺术学院的艺术系担任客座高级讲师,发表大量探讨艺术各层面问题的学术论文并举办讲座。她还出版了多本研究艺术及艺术史的著作。近年,阿尔卡•潘德在德里参与并策划了一系列艺术展览。。

 

巩特尔
1967年生于德国。先后在汉堡和柏林学习哲学和视觉艺术。
1998年在柏林创建以视频艺术、行为艺术和装置为主要探索方向的Gallery Transition。2002年在欧洲多次展出实验摄影作品个展和群展。
2007年至今担任柏林PHOTO EDITION 画廊总监,主要探索方向为当代摄影。

 

安娜·布拉格
1965年生于瑞典卡尔斯克鲁纳。艺术家,策展人。
1991年至2001年,在斯德哥尔摩和马尔默交换学院从事艺术新媒体研究。2005年至2008年,担任马尔默大学文化艺术交流学院客座教授。2008年担任挪威奥斯陆艺术学院客座教授。

 

凯瑟琳·爱丽丝·贝隆
1968年生于伦敦。策展人,讲师,画廊经纪人。英国国民托管博物馆协会成员。
2003年至今,担任Purdy Hick画廊经纪人。在Purdy Hicks画廊、皇室收藏中心、威尔士国家博物馆、加的夫博物馆等地策划过多次艺术展览。近年来,被邀担任英国伯明翰Rhubarb- Rhubarb国际摄影节青年摄影师顾问和评委。

 

罗伯特·普雷基
罗伯特·普雷基(Robert Pledge)于1942年出生于英国伦敦,十岁迁居法国巴黎。他主修西非语言和人类学,他作为非洲研究专家踏上记者生涯。后来,他成为视觉艺术杂志《伸缩镜》(Zoom)的编辑,并于1976年担任法国图片社伽马(Gamma)美国办事处的主编。1976年,他与美国摄影师大卫·伯内特合伙在纽约成立联系图片社(Contact Press Images)。曾出版并主编图书若干本,在世界各地担任各大展览的馆长,多次担任摄影评委,名扬国际。自1984年以来,组织了联系图片社为每一届奥运会拍摄照片。现在巴黎和纽约,并经常到访中国

 

 

 

 


 

 
 

建议显示模式调整成1024x768真彩色,字体大小中。建议使用IE4.0以上版本浏览。

《摄影比赛在中国》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摘编,违者必究。

(c) 《摄影比赛在中国》 2000-2001 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