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之地
艾迪·戴扬

    我在幼时就学到,现实和真理并非是绝对的。对这些事情,我们只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看法。
    在孩提时期,我对生活的了解,是透过父母的缺乏安全感、忧虑以及不稳定的家,这几片三棱镜所构成的。这些因素使我成为既惶恐又与人疏离的孩子。十二岁时,我逃离埃及的动荡不安及迫害后在英国的寄宿学校就读,我面临的是另外一种现实、另外一种真理,和一种截然不同的、所谓“常态”的景象。
    如同大多数十来岁的少年,我打破所承继的价值观,再缓慢地给内心中的混乱加上些许秩序和道理;只是程度上或许比多数人更为透彻且密集。然而,只有在进入成年期后,我个性中两道迥异的沟渠,才开始交汇成一条较为凝聚和稳定的溪流。
    无可避免地,这使人不安的双重性——意识到混乱的存在,并强迫自己追寻秩序、道理和自律——仍是我去理解生活及环境本质的一部分。而这些因素,也必须表达在我的影像里。
    我对摄影的兴趣持续在风景方面。然而我的目的并非记录或褒扬其美。人们自能领会自然之美。我在山水之间加入自己的想像力,尝试传达对宇宙万物的感受和意念、人与自然的交互作用、形状以及我们对形状的概念。在与人分享这些情感时,我盼望有那么短暂的片刻,能启发人们自己对生命和周遭环境的看法。
    我对自然的感觉一向暧昧——那是种恐惧和渴望的混合。恐惧,是由于我的童年多半在受保护的都市环境中度过;我所学到的是,大自然是人类的威胁而非养分。而渴望——我怀疑有许多人这么觉得——则起因于我与自然的疏离,我渴望触及它的一部分,与它和谐安稳地相处。
    于是,在我的自然风景影像中,我探测那介于现实和幻想之间的一块无人之地。我搜索大自然较为深沉的一面——既美丽又无情,毫不妥协的力量。此双面镜,当然,正是我自己本性的光明与黑暗面。
    我开始在我的第一本书《不安之风景》里,探索这些感觉和意念。此书中,加勒比海的一道浪涛令人联想到启示录;而海滨的花岗岩,则是由不祥阴影变形而成的海洋怪物。在我的第二本书《怪人出局》里,我试着传达身为局外人的感受——人对自然以及自己一手造成的丑陋而充满敌意的都市环境所产生的疏离感。
此处所刊登的照片,选自我的第三本书《无人之地》。在两组题为“足迹”和“不毛之地”的摄影试验里,我更进一步地探讨这些想法。
    在第一项试验中,我藉由人类遗留的“足迹”探究他与自然的绝缘。刻板的广角构图之中,这些踪迹和人工产品显得怪异而不调合,成了人类傲慢及毫无意义的纪念碑。虽然读者在看到这些影像的第一眼,会被戏剧性的平面构图所引诱。然而这些影像里,有明显而令人不安的纷杂。
    最能以图像传达给我的,令人敬畏的自然的双重性,是沙漠的“不毛之地”和海洋。在此,自然被削减至最基本的状态,其精神显而易见。我在《无人之地》的第二个试验中探讨这些想法。在徒步经过美国新墨西哥北部的必思堤荒地时,实在无法不因这些石灰岩的形成物——它们大多有3米高——而颤栗畏惧。这些被自然力断然切割而成的石灰岩,几百万年前是堆积在淹没此区的一片汪洋之中。
    在我所有的作品中,我全神贯注于形状,并觉得有需要去挑战我们对理所当然事物的惯常期望和感受——尤其在透视,尺寸、多重平面的运用、以及前景、背景间的有力冲突。我只拍黑白照片及使用广角镜面(35mm底片配20mm和28mm镜头,6cmx 4.5cm底片配40mm镜头),而且几乎完全用橘色滤片。如此一来,我便能将所见抽象化、简化及戏剧化;而不至于在沟通感觉时,因过多的细节而分心。

 

    艾迪·戴扬 1943年生于埃及开罗,十一岁时离开。曾在埃及、法国,英国、津巴布韦及南非等地求学,土木工程学系毕业。1966年买了第一架相机, 自习摄影。1982年任重要英商主管,六年前担任市场行销主管。1990年主管两家英国公营公司后,成为独立摄影家,于伦敦参加首次群展,出版摄影集《不安之风景》。 1991年在英国巴斯举办首次个展。1992年举办首次伦敦个展,出版摄影集《怪人出局》。作品被大不列颠艺术委员会,巴黎国家图书馆,企业及私人收藏。

 

塞舌尔群岛拉迪格岛

新墨西哥州必思提荒地

新墨西哥州必思提荒地

新墨西哥州大排列

新墨西哥州圣菲

新墨西哥州阿拉莫戈多附近

 

新墨西哥州查马附近

 

塞舌尔群岛马埃岛

 

土耳其

 

 

 
 

建议显示模式调整成1024x768真彩色,字体大小中。建议使用IE4.0以上版本浏览。

《摄影比赛在中国》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摘编,违者必究。

(c) 《摄影比赛在中国》 2000-2001 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