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斯·芬谢尔Hans Finsler

  1964年3月号 摄影之视界汉斯·芬谢尔(1891—1972)于1932午自德国哈勒返回苏黎士。他在哈勒以史学家的身份教授应用美术,同时发展出“新客观性”的原则。他在苏黎土创办了艺术学校摄影系,温纳·毕秀夫是他收的第一个学生。汉斯·芬谢尔后来影响了整整一代的瑞士摄影家。
  他问道:“摄影到底是现实的复制品,还是现实的影像?影像又是什么?”
  摄影与现实(节录)汉斯·芬谢尔著,1964年“图画”这个字充满神秘。人类是什么时候开始以图画来表达自己的?他是什么时候发现图画的魅力继而产生敬畏之心的?也许人类在尚未意识到门己之前,就试过以图画来
表达在其他情况下他无法掌握的世事。图画是一种比较,一个明喻,一种解释,一项创作——但绝非一个复制品。基于这一点,我们犹豫着是否要用“图画”这个字来表示一张照片。一张照片是见不到手下的痕迹的。没有思想就无法产生世界观。照片是没有思想的:不论是一个男人,一座树林,还是天空的星星,它们就是那个样子,没有思想的。它们不是男人、树林或者星星的图画,是它们自己。它们是它们自己吗?我们晓得不是的。我们知道照片以色素取代了物质,以外表取代了实体,以范围替代空间,持久替代时间、生命。这种区别是否足以令照片变成图画?还是足以让照片能够变成图画?我们试着来比较一下照片和现实。
  摄影有它自己的法则。杜勒于1525年所作“画琵琶的男人”(见50页左上图)木刻里的男人就很清楚这些法则。它们就跟从同样立足点、同样角度拍摄的琵琶照片所运用的法则一样,唯一的区别是,摄影使复制变得机械化。杜勒的琵琶图其实不是琵琶,而是画出来的琵琶。原本对称的乐器成了扭曲的形体,颈部明显的跑到旁边去了。然而这是男人从钉在墙上的线那个位置所看到的景象。一个新现实给创造出来了,透视的现实,摄影的现实;一个人的现实,—个个人的现实;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观现实。当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和建筑师发现摄影时,也就是发现从一只眼睛(镜头)的观点来看景物时,正方形不再是正方形。而在数百年后的今日,这些人终于再度从摄影中得到解放,他们又发现了正方形,并且一孟德律昴的精神来赞美它。到底什么才是现实,是正方形还是透视的变形?藉经验之助,我们将把扭曲的正方形转换成几何的正方形,我们也将视它为正方形。但,绘画特有的一些放诸四海而皆准的观念——如视正方形以一结构、一现实抽象观念,却仍然为摄影所排斥。摄影不知合成为何物。摄影里的人是一个个人,是独—无二的一个人,而我们所见到的是这个独一无二的男人,在他生命的某一点的某一秒存在状态。
  业余摄影家替朋友在外国纪念碑前拍照,以赋予他们永恒。因此,摄影所见与我们所见是不一样的。我们看到的不是纪念碑前的友人。“看”是一个活生生的过程,一种经验。我们所见到的友人是他们存在的全部。摄影能提供给我们的是这种经验的纪录,而反过来这种经验也出自—个经验、是由—个经验所形成。这些纪录有它们门己的摄影表情。虽然看的过程和制作—张照片的过程有类似之处,但是支配这些纪录形式的基本法则,使得这些纪录和我们所见景物不同。每一张照片都代表了取自我们经验时空的片段,虽然突显这个片段的方式不一定能造就—张逼真的照片。反之亦然。摄影和视野的不同点没有一个是与摄影主题有关的;两者的差
异根植于摄影的技术过程。但是这些技术仍然可以用于使照片成为一件艺术品。

 


 


 

 

 

 

 

 

 

 

 


 

 
 

建议显示模式调整成1024x768真彩色,字体大小中。建议使用IE4.0以上版本浏览。

《摄影比赛在中国》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摘编,违者必究。

(c) 《摄影比赛在中国》 2000-2001 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