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斯特·斯特罗姆霍尔姆

曾经有一个国际性的展览,展出的是三位摄影家,都和人物摄影相关,尤其是摄影家和人们的偶然相遇,被触发了激情之后的画面。这三位摄影家是丹尼·阿巴斯、莉赛特·莫多尔以及克里斯特·斯特罗姆霍尔姆,他们都希望在和人们的对话中,通过照相机记录自身的体验和印象。他们凭借丰富的经验进入拍摄现场,通过人物和环境传递出一个时代的社会文本,同时通过准确的图像语言展现在观众面前。这些也许源于传统的纪实摄影风格,曾经用于发现、记录暴露社会的不公,通过影像唤起人们的情感呼应。从这一层意义上看,摄影就意味着客观公正的纪实。在这一段漫长的纪实摄影历史过程中,也有着各种不同的观念,并且一直被后来所反复评价。然而这三位摄影家在纯粹的黑白纪实作品中注入了更多的主观情绪,以及更多的表现主义的艺术成分。

作为经典的黑白影像,这三位代表人物通过自身的作品揭示了一种风格上和选择题材上的血缘关系。重要的是,阅读他们的作品可以发现,摄影对于他们来说不仅是一种职业,而是一种生活方式。他们偶尔也成为教师,他们也给了年轻一代摄影家以灵感。其中最好的理由将他们三位摄影家放在一起,是因为他们的全部作品都展现出了摄影潜在的力量。

克里斯特·斯特罗姆霍尔姆(Christer Stromholm,1918—2002)是瑞典摄影史上一位重要的人物,并且在国际摄影领域也建立了重要的地位。尽管他的摄影生涯始于20世纪50年代,但是直至1986年,他的作品才突然赢得世界性的声誉,似乎在一夜间产生了轰动效应。

斯特罗姆霍尔姆出生于斯德哥尔摩,长大于一个传统守旧的中产阶级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个官员,在他16岁的时候自杀。这一悲剧对年轻的斯特罗姆霍尔姆产生了持续的影响,包括他后来的生活和艺术创作。在20世纪40年代后期他发现了摄影,意识到这是一种生动的视觉艺术样式,并且经人介绍加入了当时的摄影组织Fotoform。

当时Fotoform的领导者是内科医生和摄影家奥托·斯坦纳特,其观念是建立在30年代的包豪斯实验主义风格上的。斯特罗姆霍尔姆由此在50年代还进入了斯坦纳特在萨尔布鲁肯的摄影学校就读,并且有作品在斯坦纳特策划的展览中展出。其中1951年的展览由全欧洲摄影家的700幅作品组成,瑞典摄影家的作品占了14幅。这时候他的笔名为克里斯特·克里斯坦。大约1952年,他离开了萨尔布鲁肯回到巴黎。这时他的作品风格完全是黑白的构成空间,带有实验性的意味。在1990年代,他曾经回复这样的抽象风格,甚至重新复制了早年的影像。

在50年代后期的巴黎,他开始放弃抽象风格而关注街头摄影。他和当时许多其他类型的作家和艺术家一样,徜徉于巴黎街头的酒吧和咖啡馆,完成了许多肖像作品。这些肖像包括曼·雷、勒·柯布西耶、安德烈·布列东、抽烟的马歇尔·杜尚、打电话的阿尔贝托·乔科梅里等等。

在巴黎的年代,斯特罗姆霍尔姆还受到法国人文主义摄影家布拉塞、卡蒂尔—布列松、罗伯特·杜瓦诺以及爱德华·布巴的影响。然而相对来说,斯特罗姆霍尔姆的照片显得更为严谨和冷酷,缺少浪漫的传奇和幽默的暗示,这和法国战后的一代摄影大师的风格拉开了距离。他的作品风格也许更接近于莉赛特·莫多尔和丹尼·阿巴斯,并且以深刻的揭示层面,在1960年代拍摄的变性人达到了高潮。

60年代他住在巴黎的小旅馆,每到夜晚,他就叼着烟斗带着徕卡相机走入布兰奇的啤酒店开始工作。他完全公开自己的拍摄目标,从不偷偷摸摸,并且凭借多年来练就的夜间拍摄技巧,依靠现场光线,包括霓虹灯的照片进行拍摄。其中作品风格最为明显的就是他所拍摄的女性肖像。从某些方面看,他借助了西方艺术传统描绘女性,尤其是裸体的女性,成为一种艺术的符号。当然也有充满生活气息的画面。

斯特罗姆霍尔姆在60年代也有过几次旅途,去过西班牙、日本、印度、肯尼亚以及美国等地。他在日本的系列展现出多样化的主题:死亡,孩子,艺术家,以及日常生活。他还在技术上进行了多样化的尝试。其中他最基本的一个理念就是:当技术成为第二种本能的时候,情感就能得到自由地释放。

他在60年代早期回到巴黎,几年以后,尝试成为自由职业摄影师。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沉寂之后,他终于在1978年的一个展览中响亮登场,接下来就是许多个在瑞典和海外的展出。在他生活的最后的20年,他交替住在斯德哥尔摩、赫加奈斯以及普罗旺斯。

 

 

 

 

 

 

 

 

 

 

 

 

 

 

建议显示模式调整成1024x768真彩色,字体大小中。建议使用IE4.0以上版本浏览。

《摄影比赛在中国》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摘编,违者必究。

(c) 《摄影比赛在中国》 2000-2001 制作